2018桥牌文化大讲堂走进19所高校 感悟小牌局里的大人生

2018桥牌文化大讲堂走进19所高校 感悟小牌局里的大人生

2018-07-09
中国桥牌协会

 2018桥牌文化大讲堂走进19所高校

感悟小牌局里的大人生

 

  贵州财经大学的任学容这几天正忙着预订火车票,即将升入大三的她,今年夏天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前往首都北京的旅程。就在74日,中国桥牌协会公布了第三届大学生桥牌推广赛决赛队伍,包括贵州财经大学在内的8所高校的同学将在715日来到北京参赛。

 

  这场比赛有些特别,参赛选手中,有不少是刚刚接触桥牌两个月的“新手”。他们获得这次全国比赛的参赛机会,还要从今年4月启动的“2018桥牌文化大讲堂”说起。

 

  从2016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桥牌协会、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主办“桥牌文化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桥牌界人士与大学生面对面,传递桥牌文化、讲授桥牌知识。

 

  今年4月,“2018桥牌文化大讲堂暨第三届大学生桥牌推广赛”在吉林大学拉开帷幕,接着先后走进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南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学院、河套学院等全国15座城市的19所高校,超过4000位大学生近距离感受桥牌文化。

 

  曹一峰就是这4000多位同学中的一位。528日晚,他坐在桥牌文化大讲堂东南大学站的讲堂里,第一次揭开桥牌的面纱。那是他从未想过,不到两个月后的现在,他正在学校集训,为有生以来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桥牌比赛做准备。这份出乎意料的经历让他“有点小激动”。

 

  在东南大学开展桥牌文化大讲堂前,曹一峰对桥牌的了解仅限于从电视剧上看到把扑克牌搭成桥型的“桥牌”。一直没机会接触真正的桥牌的曹一峰,一来到大讲堂就成了“桥迷”。在大讲堂上,桥牌推广大师讲解的是简化版的“赢墩桥牌”,容易上手,让曹一峰来了兴趣。

 

  大讲堂结束后,曹一峰和其他七八十位同学成了东南大学桥牌社团的新成员,在手机桥牌软件上完成作业、参加大学生推广赛线上赛、定期参加社团活动,积极性极高,用桥牌社团的“老前辈”、桥牌文化大讲堂东南大学站的筹备者陈家良的话说,“大讲堂在为东大桥牌注入新鲜血液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大讲堂之后我们社团的‘老龄化’很严重。”陈家良开玩笑说,“正常社团都是大一、大二的同学比较多,大三的都很少,但我们桥牌社在大讲堂之后,覆盖的年龄从大一到博二的都有了。”陈家良觉得,大讲堂成了东南大学桥牌文化再起航的契机,不仅有新同学加入,还有一些人以前打桥牌、中途因为各种原因中断,现在又因这次活动重拾桥牌。

 

  与桥牌结缘不久的曹一峰已经体验到了桥牌的魅力:“桥牌很锻炼脑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打每副牌都是一种运筹帷幄的体验,当我拿到牌的第一时间,就要想好后面要走的每一步,要想得非常远。”曹一峰觉得,他现在享受打桥牌的乐趣,但还无法明确地说出这种乐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或许当自己有了像桥牌普及推广大使一样的阅历和桥牌经验,才会有更多深入的理解。

 

  在今年的桥牌文化大讲堂中,中国桥牌协会特邀顾问、北京市桥牌协会主席、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万嗣铨,中国桥牌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机关服务局原局长徐双未,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CEO、中国桥牌五星特级终身大师桂生悦,女子桥牌世界冠军周涛,女子桥牌世界冠军孙燕慧等桥牌人士作为中国桥牌普及推广大使,向同学们分享自己多年的桥牌感悟。

 

  “要打好桥牌,首先要学会充分利用手中的各种资源,把它发挥到极致;另外,打桥牌讲究遵守游戏规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桥牌里有一句名言,叫‘打好一手烂牌’,当我们在人生中拿到一手烂牌时,也要学会积极应对。这一切都将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带来巨大的帮助。”女子世界冠军周涛在分享中讲到自己从18年桥牌生涯中感悟到的哲理。

 

  桥牌对规则意识的提升、对协作能力的培养、对文明风度的养成、对终身学习习惯的锻炼和对面对挫折的意志的磨练,在每一位桥牌普及推广大使的分享中被反复提及。

 

  学了一年半桥牌的兰州工业学院学生刘家楠已经深有感悟。“这项运动真的很适合大学生,打桥牌很锻炼细心、耐心,能让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勇敢、什么时候要沉稳。”刘家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着光怪陆离的休闲娱乐方式,但真正对成长有帮助的并不多,而桥牌就算一个。已经“钻”进桥牌里的刘家楠,现在总有一天不打桥牌就手痒的感觉。

 

  在大讲堂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站上,学校常务副校长黄纯国和同学们一起上完了整堂课程。黄纯国认为,从教育工作的角度看,桥牌带给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与学校教书育人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一是教导学生实用技巧,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并发挥到极致,这对整个社会才是有贡献的;二是教育要‘立德树人’,规则意识的养成,就是德育在一定程度上的成功。”黄纯国说,“这个认识不仅仅在桥牌技术本身,更在于桥牌背后蕴含的文化——培养每个学生发展好自我,无数个人的成长成才,就是学校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有意义的贡献。”

 

  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机关服务局原局长徐双未在担任中国桥牌普及推广大使时亲身体验了大讲堂的氛围,看到同学们的热情、各个高校的积极推动,他觉得中国桥牌协会、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正在做一件意义非凡的事。“这对发展桥牌人口、提高国家桥牌水平,以及对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大有好处。”徐双未说。

 

  任学容至今还记得511日,她代表贵州财经大学桥牌协会站在讲台上介绍社团发展的情景。“那是第一次有那么多人一起听我讲话。”仅能容纳不到300人的报告厅里,近400位同学认真地聆听,走廊里临时加了好几排椅子,还有一些人站着听完了讲座。任学容紧张得要命,但那时她已经被桥牌改变了很多。以前从来不敢上台发言的她,被400位同学主动了解桥牌的成就感填满。

 

  同样作为桥牌文化大讲堂学生组织者的刘家楠还有另一个身份——兰州工业学院桥牌协会的创始人,正是借着大讲堂的契机,他和几位学校桥牌队的同学一起成立了协会,并在大讲堂上完成了第一次招新。他还想告诉更多同学,桥牌可以当作一辈子的爱好。“在这里,你永远会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打桥牌就是不断追求完美。桥牌没有尽头。”他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毕若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0709 11

 

© 京ICP备20025317号-1

中国桥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