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桥牌青年训练营参训心得——浙江 王未

2024年全国桥牌青年训练营参训心得——浙江 王未

2024-11-27
中国桥牌网

2024年全国桥牌青年训练营参训心得——浙江 王未

中国桥牌协会

2024年11月27日

    我去年参加全国桥牌青年冬训营,很荣幸能再次参加,也很感谢中国桥牌协会对青年牌手的关注。

    这次虽然受时间所限,没有打牌环节,但几位老师的授课都很精彩。我最感兴趣的是胡林林老师讲解的现代桥牌理念和AI的发展趋势。

    每个打桥牌的人都希望自己打得越来越好,但究竟怎样是好呢?当然有一些硬性标准,比如坐庄防守技巧的掌握,细致的出牌,清晰的记忆(自然包括最基本的记牌,还有对庞大体系约定的记忆);但还有一些弹性标准,比如对场上局势的判断,很多时候我们很难说哪个选择好、哪个不好。桥牌领域有很多难以做出绝对的判断。最简单的例子,打自然体系,一手边缘强牌选择一阶开叫还是二阶开叫?可能都有道理,中间张的坚固程度、大牌结构这种边缘因素都会起作用,无法直接下定论,而到竞叫过程就更难了。

    对于硬性技术的检验,我们可以靠教科书或者考试的方式来评判。而在弹性层面,桥牌每一副牌有千变万化的组合,可能的叫牌序列也不可枚举,大概只有用AI的力量进行优化才有可能在这种层面上取得突破吧。

    AI可以在哪些层面改进我们的桥牌技术呢?首先最明显的就是静态叫牌方面。不管你打自然还是精确或者其他体系,叫牌上都有非常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考虑一个逼局进程,像1S-2C这样的(假设2C是任何可能的逼局)后续完全没有必要设置自然叫进行描述,这样描述的效率太低;按照我现在打的接力体系完全描述牌型也不见得效率有多高,AI应该能去分析后续每一种牌的出现频率,然后合理地在每个叫品都安排多义的含义,达到优化整个体系的目的。

    竞争防守叫牌层面AI的作用可能更大,尤其是在高阶判断上。如果没有干扰或者干扰比较少,那么本质上很多判断问题都可以交给约定解决,很多时候说是判断错误或是猜错了其实都是约定不足的问题,这也是我一贯的想法。而在高阶层面,根本没有空间了,没什么约定可用,临场能靠的只有感觉和经验。但AI可以做到人类完全无法做到的随机发几千几万副牌去模拟(如果你能做到,那你可以说是牌神了)。可是AI的这种方法人类难以学习,也许可以试着用大量牌例喂给AI看看结果,尝试自己去拟合一下。

    胡林林老师讲课之前我就看过《桥牌》杂志中他写的文章了,对里面的很多观点深有共鸣。桥牌中混合策略的应用不算多(至少我觉得在低阶不算多?)我平时很容易感受到的例子比如开叫精确的一高花,同伴可以拿非常宽范围的牌加叫四高花,能给对手造成很大阻碍。显而易见的是高阶竞叫中混合策略更常见,比如上面的例子,以及第三四家高阶的开叫、宽范围的阻击等。这里我们说的混合策略都是一个叫品容纳几类不同的牌,而一手牌可以叫几个不同叫品的情况呢?这可能就比较少了,多数简单的情况你都没什么选择,除非像《该你叫牌》那种栏目抉择艰难的时候。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一般也都是给某个叫品打最高分,某个叫品打低分,而没有类似于70%叫这个、30%叫那个的情况。究其原因大概是桥牌需要和队友合作,如果你选择这样的混合策略一牌多叫,队友无法准确知道你的牌。

    我对于AI在桥牌技术的促进持积极态度,可是目前的AI叫牌感觉还是落入了窠臼之中。我们很多人平时都会打新睿,可是我不太喜欢打,一个原因是觉得新睿对叫牌没有任何帮助,甚至可以说是越打越菜。新睿的叫牌前面几口都是人为规定的叫牌树,到后面就只剩“惩罚性加倍”和“一般为a-b调整点”了,很难想象这是AI应有的水平。我觉得AI叫牌体系未来的发展不应该像现在一样跟随人类的脚步,而应该去走棋类AI的训练路径,这样的话AI的叫牌肯定不会在人类原有体系下束缚手脚,叫牌超越人类也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现在桥牌AI没取得这样的发展,以至于人类牌手还有一席之地呢?原因倒也不难解释。

    其一是桥牌项目的关注度不够高,资本投入少,桥牌人口有限,用不了太强的AI,而且收益也有限。

    其二是我们平时接触的桥牌AI如新睿和BBC机器人这一类,它们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战胜人类,只是让你找一个同伴陪你一起玩。曾经一个人玩桥牌是做不到的,但现在打开手机、电脑就能快速来一局,某种意义上也加速了桥牌的普及速度,这很可能比增强桥牌AI的水平对这个项目的持久发展更有利。

    其三我想也是出于大众化的需要。如今高度非自然的体系和棕色约定叫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被限制使用,很可能是考虑到多数对叫牌体系并不感兴趣的人吧。试想你在一个俱乐部或者青少年级别的比赛中拿出一套高度非自然体系,带着厚厚一沓防守叫牌的文件,很可能受到来自传统牌手的鄙夷:弄这么复杂有什么用,我看还是简单点的好,我们这种比赛你搞这些干嘛?小朋友可能快哭了:这和老师给我讲的不一样啊!确实有欺负人之嫌。

    即便在高水平赛事中没有限制,低级别比赛中的罕见就足以让这些体系淡出桥牌赛场。确实有AI开发出来这样的高度非自然体系,我们先不管它强不强,它真的能用吗?这也是要打个问号的。

    上面说的那种情况我确实在现实中遇到过,平心而论我觉得我打的体系并不算特别复杂,只是有一些接力进程和约定叫多了而已,和很多专业牌手还是无法相比的。但在本地的比赛中我们甚至曾经因为叫了半天没叫出一个确定的套被叫过裁判。

    也有很多观点觉得叫牌不重要,不宜搞得太复杂。我理解这个想法,尤其是对于水平不算高的我而言也是如此。但我还是觉得叫牌是桥牌中相当有意思的环节,这也是桥牌吸引我的重要一点。我是上大学后才接触桥牌,很多时候也是自己找资料研究。缺乏完整体系有时可能会造成一些知识上的缺乏,但也不容易受到限制。

    这次青训营中提到很多新的桥牌理念让我感觉颇有收获,我之后也很愿意去更新自己的认识,也很想用AI帮助自己变得更强。我曾经希望自己打牌可以打得像AI一样,但这不意味着每一步都要和AI一致。我崇尚规范而冷酷的叫牌,最好的情况是只要坐在那里不用做出格的举动,每副牌就有少量IMP进账。但体系的作用只能长期体现,具体到每一副牌,有些时候情感也会成为很强的驱动作用。正是因为激情,我们才有这么多精彩的牌例和故事。

    说到故事,这次训练营中刘英皓老师也精心准备了全新的故事,我想正是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玩桥牌的感动,随着时间酿成带着苦涩和甜蜜的琼浆,并让我们一直坚持下去打桥牌吧。

    回想起从上大学开始学桥牌的这四年,我们有多少美好的回忆啊!教室每周的训练,从难尝一胜到渐渐驾轻就熟的比赛,一次次讨论和思想碰撞,乃至于比赛后旅游的美好时光。正是这些经历将桥牌与我们每个人紧紧相连,并成为我们回忆中的吉光片羽,陪伴我们走人生之路。

© 京ICP备20025317号-1

中国桥牌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