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少年”桥牌进校园—湛江校园
“奔跑吧·少年”桥牌进校园活动自启动以来,依托基层桥牌协会、桥牌俱乐部师资力量,在全国多所学校蓬勃开展,桥牌精神与校园文化融合并进,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共同领略校园桥牌风采——


在湛江市的校园里,一股智慧新风正在悄然兴起。湛江第七小学、第十八小学和第二十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种新颖的课外活动——桥牌课程。这项传统的智力运动正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的大门。
湛江市第七小学:在好奇与专注中萌芽的兴趣
一、课堂初体验:眼睛发亮的期待时刻
课前,老师们精心准备了基础桥牌知识与趣味互动环节。原本担心规则复杂难以吸引孩子,但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期待迅速打消了所有顾虑。上课铃响后,学生们端正坐姿,眼睛亮晶晶地望着讲台,就连低年级的孩子也展现出超乎预期的专注力。
许多孩子第一次接触桥牌,既兴奋又略带紧张。他们陆续走进教室时,有的蹦跳着和同伴讨论“今天要学桥牌”,有的则凑到讲台前指着教学卡片发问:“姐姐,这上面的图案是什么呀?”稚嫩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二、生动教学:从花色认知到团队配合
老师们通过生动的方式讲解桥牌花色与牌张大小。刚举起四种花色的教学卡片,教室瞬间热闹起来:
“红桃像小爱心!”
“黑桃是尖尖的!”
“方块方方正正!”
孩子们踊跃区分梅花与黑桃的区别,甚至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在同伴带动下积极参与。每确认一个花色,他们都像完成小任务般兴奋。
在讲解叫牌规则和搭档配合时,学生们积极提问:“老师,这张牌要怎么出呀?”“搭档之间要怎么配合呢?”清脆的提问声此起彼伏。

三、纪律与热情:乖巧中的踊跃
课堂氛围活跃,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手“连成一片”。偶尔因抢答略显喧闹,但在老师或助教的轻声提醒下,孩子们立刻捂嘴收敛,转而用眼神示意“我知道答案”,乖巧又可爱。尽管低年级学生初期稍显不适应,甚至有人专注电话手表或写作业,但在耐心引导下,课堂逐渐步入正轨,孩子们愈发投入。

湛江市第十八小学:在尝试与调整中成长的课堂
一、教学初尝试:从紧张到从容
这是我第一次以桥牌讲师的身份进入小学,课前难免有些紧张。但开始讲课后,紧张感逐渐消散。同学们课堂纪律总体较好,通过提问和小游戏激发兴趣,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气氛活跃。我特别注重鼓励内向的同学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互动与挑战:积极中的管理智慧
学生们过于积极时,有时难以听清被提问同学的回答。经过研讨会,我们改进了管理方式:先控制好场面,让学生安静,然后由表现好的同学回答。在进行小组分队时,场面一度混乱,学生们先自行搭档,老师再进行调整。

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在参与和思考中绽放的智慧
一、多元参与:跨年级的包容与鼓励
第二十七小学的桥牌课堂涵盖了1-4年级的同学,有些低年级的同学虽然跟不上,但也很积极地参与桥牌教学,勇于展现自己。小朋友们没有想象中大吵大闹,大家都十分配合老师的工作。我们并非要求每个孩子都热爱桥牌,而是通过一节课让他们认识桥牌,了解这项智力运动的魅力。

二、思维训练:从计算到策略的进阶
桥牌课程在第二十七小学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遇到计算题时,学生们能飞快地在纸上演算,写下属于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种专注的计算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

结语:种下智慧的种子
一节课虽短,却让孩子们认识了桥牌的魅力。他们用认真与热情靠近桥牌,从好奇到投入,展现出宝贵的学习态度。老师们期待继续陪伴这群可爱的孩子,在桥牌世界中探索更多乐趣与智慧。而这颗兴趣的种子,已在两校的童心悄然生根发芽。
